电子商务迈入标准化时代, 阿里巴巴参与制定新标准
2019年4月6日上午,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全标委”)在杭州成立,中国电商迎来标准化时代。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和最早的电商平台,将凭借十多年来积累,为新标准出谋划策,成为中国电商标准制定的样版和参与者。
清华大学教授、国家电子商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柴跃廷在当天的论坛上表示,由于缺乏电商基础信息设施,中国的电商在国内国际都面临不少挑战。基础信息设施包括三大公共服务平台:电商可信保障平台、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和跨境综合服务平台,这些平台的建立和质量管理标准化将大大降低各类运营成本10-30%,同时在政府电商大数据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。
阿里巴巴平台首席治理官郑俊芳表示,很期待阿里平台内外的商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,推动电商生态健康发展。
如今,阿里巴巴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体,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财年内,超过3万亿元平台成交额相当2015年全国零售市场成交总额的十分之一。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同时,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。建立一个可靠的质量管控体系,是阿里从始至终的首要任务。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,阿里发现,解决互联网+管理难题一定要用互联网+手段,而标准化是解决互联网+难题的基石。仅商品品质抽检一项,2015年阿里即投入1.3亿元资金。电商可信保障平台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。阿里平台商品质量管理面临1000多万商家、10亿量级商品的庞大体系。平台质量管理基于商品属性、SPU、品牌、类目、模型、抽检的塔形商品管理体系,需要依靠大数据建立各种模型、算法、产品,实现商品信息的标准化、数据化运营,实现商品信息和实物信息的确定性。这也使得,电商平台的抽检目标是指向劣质商品打击,不以反映平台商品质量总体状况为主要目的。面临海量的商品和复杂的信息,阿里巴巴平台首席治理官郑俊芳对媒体承认压力巨大,阿里对所有的售假等不法行为绝不手软,在打假方面的人力物力支持巨大,“有合适的人就会招进来,预算也没有上限”。
电商平台质量管理模式与传统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存在显著的差异,虽然近年来国家标准委先后发布了几十项电子商务相关标准,但对于常用的电子商务业务缺乏统一的标准。因此,亟需制定统一的电子商务管理标准。据悉,未来阿里将在电子商务业务术语、电子商务平台商品信息发布规范、电子商务平台近似品牌评价指南、电子商务平台商家入驻资质审核规范、电子商务平台商品质量管理指南、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纠纷处理规范、电子商务平台发货签收与退换货规范、电子商务平台商家申诉业务规范八个方面参与到电商标准的制定,不断完善中国电子商务管控体系,维护电子商务环境。阿里表示,将与全标委一起建立中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的标准体系,提升电子商务行业总体质量水平,提高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全球地位。通过政府赋能电商平台,电商平台赋能卖家,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。
除了参与标准制定,阿里还将与众多商家、行业协会以及政府部门沟通合作,积极探索标准落地执行以及电子商务质量协同治理。“阿里巴巴参与电子商务标准设立的根本目的,就是让消费者买的明白,用的放心。”郑俊芳表示。2015年1月,全国电子商务质量信息共享联盟成立。阿里作为首批成员,每月定期将平台发现的质量违法线索同步给联盟秘书处。质检总局作为负责全国质量管理的行政机关,充分发挥职能优势,政企联动实现“线上发现、线下打击”。
在执法督查领域,2015年12月,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与阿里等电商平台合作签约,约定双方共同推进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工作,协作发布对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履行情况检查结果信息。这是质检总局在推进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的创新举措,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实施质量社会共治,也有利于电商平台更好地扬优惩劣,以点带面,提升总体产品质量水平。2016年3月,阿里联合协会、检验机构、平台商家、产业链上游企业组建生鲜标准联盟,基于消费者需求,一起推动生鲜种植、养殖的标准化和产品分等分级制度,通过全流程的标准化提升商品和服务品质。未来消费者在天猫平台选购生鲜食品时,将可根据养殖模式、产品等级图片、规格重量等通俗易懂的标签识别生鲜等级,从而更方便地选购。郑俊芳表示,阿里将和众多卖家一起,通过共同制定落实相关标准,缩小消费者选择商品时的认知偏差,为其带来高品质的购物体验。